上期我們講到在實施過程中對各部門基本資料的收集整理,這期我們重點講一下一些重要部門的培訓要點:
重點強調了生產階段基本資料、主生產計劃、裁板需求分析、部件尾數結轉、各階段工單建立、手工工單建立、材料領料、部件領料、非計劃領料、部件入庫、報廢、重工、材料退倉,制令和工單變更、制令/工單結單、制令綜合查詢和領料差異分析。
生產有:備料車間、深加工一車間、深加工三車間、軟包車間、油一及油二六個生產車間,各個生產車間都單獨有一名車間統計員直屬與生產副總調配,由于車間統計員素質參差不齊,而車間統計得負責起本車間的材料的領料、部件的領料發料及入庫還有后面的流程傳票的錄入。這給生產模塊的培訓和實施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培訓的時候將車間主任、生管也一起帶上,先和他們講述生產模塊能給大家現行工作帶來哪些方面的便捷之處,如生產管理可以自動分析領料數量、可以隨時查看部件在庫、部件尾數追蹤、材料用料差異分析、查看材料庫存狀況、部件移轉管理、退料管理、車間員工計件工資等,大家在了解了具體的管理功能后就能換起學習的勁頭,于是就可按系統中的數據流向結合現場管理對車間人員進行培訓。對于某個大客戶產品的特殊性,生管根據該客戶訂單轉出生產命令,在涂裝階段前都不產生階段的計劃工單,而轉由手工工單的形式下達車間生產,其他客戶的嚴格按照訂單量下達制令及工單生產。階段的材料、部件領料嚴格按照計劃量進行下發,控制領料量及車間的呆滯料。板式嚴格按照系統的裁板分析的結果進行領料加工,采購也參考該裁板的方案進行下達采購。生產好的部件進行入庫,每垛占板部件都有對應的流程傳票卡進行標識,共用部件領料時先進行調撥或尾數結轉的動作對應到制令。對于部件盤點,公司規定為每月的25號進行,貼上標示卡,注明產品名和部件名稱、數量、制令號等信息,盤點前一天晚上列印盤點表將盤點人,現在要有監點人和抽盤人,最后錄入實盤數并更新,產生盤盈虧交財務并檢討盤點結果,盤點誤差在標準范圍內公司做出一定的車間獎勵。生產模塊進行了多次培訓與討論會議,改變了大部分不合理的流程,專人駐點現場進行輔導,針對生產部人員的問題進行了現場答疑,強調了數據的三性:及時、有效和準確。
公司內部沒有書面標準的人事制度、考勤制度及薪資方案。人事制度經常變動,由后勤主任口頭定義,工廠沒有明確固定的考勤制度和班次資料信息,薪資方案也只掌握在車間主任手里,該模組的實施難度相對較大。
一方面先由人事部同事收集現有的零散的人事、考勤、班次制度并書面化;由財務同事下到車間收集每個車間的薪資制度及工序單價資料并整理成冊。針對所整理上來的文件資料匯集所有的行政部門和車間統計同事進行審查和遺漏補充會議,將文件盡可能的做到全面。完成后再次組織人事部門、行政部門、和財務部門同事包括部門經理和總經理一起開會討論,最終由總經理簽字下發正式文件即刻落實新的全面的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