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真快,大家看到本文的時候,虎年正昂首走來,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感謝大家一如繼往的支持我。這期我們的主題是,深化家具制造業ERP的應用。
深化ERP的應用仍然是制造業信息化中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在今天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具有普遍的意義。所謂“剩者為王”,雖然家具制造業目前面臨危機,但最后依然會有非常多優秀的家具企業頑強地存活下來。西方有一句諺語:“生意不好,粉刷廠房”。意思是說,在經濟低迷的時候,企業努力提升管理。目前,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已經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給中國家具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這場危機提供了一次“浴火重生”的機會。抓住了這次機會,企業能夠有效地提升管理,構建和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錯過這次機會,即使在這次危機中能夠幸免于難,也會在以后的生存發展中舉步維艱。
針對家具制造業企業的自身缺陷,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強調了制造業信息化的三個重點:一是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制造業信息化的重要性;二是推進制造業信息化,重在把握規律,講求實效;三是推進制造業信息化要高度重視時代的特征。信息化專家認為,信息化可以從四個方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這四個方面則涵蓋了家具企業的主要資源:第一是資金流,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管控好資金;第二是信息流,信息化搭建企業內部順暢的信息平臺;第三是物流,也就是幫助企業做好材料物資的管理;第四是流程,那就是提高家具企業的管理水平。
總體來說中國的家具制造企業應用信息化的水平并不高,國內ERP專家認為,目前完整應用ERP的中國家具制造企業不超過20%,還有部分企業,所謂的信息化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究其原因,與一些軟件廠商的炒作和企業看待信息化的不理性密不可分,眾所周知,信息化成功的關鍵,并不在信息化本身,而在管理優化,也就是流程的優化,在上世紀90年代,很多企業在軟件廠商的誤導下,認為信息化應該從財務開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財務則是整個供應鏈中產生價值最小的一個環節,而歐美國家及臺灣地區的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意識到,購買軟件系統除要選擇專業化的產品以外,僅僅是財務軟件的應用是不能夠滿足需求的,而是應該把需求進一步延伸到銷售、生產、采購、庫存等深層次的應用之中。
而軟件公司輪番的概念炒作,也讓很多家具企業對ERP和信息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將信息化當成了企業管理的“萬金油”,在實施ERP之前,并沒有仔細分析和梳理本身的業務流程,當發現自身的管理流程存在不合理現象的時候,往往對現存的落后流程妥協,這樣最終會導致ERP項目的失敗,而且,傳統的家具制造型企業普遍存在重制度、輕控制的問題。有的家具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雖然重新梳理流程,也建立了各項新的制度,但是執行起來又打了折扣。如果說要真正讓信息化成效顯著,負責任的信息化專家其實已疾呼多年,制造企業信息化必須將落腳點放在圍繞制造這個核心的供應鏈環節中,只有信息化徹底融入了管理流程,才能保證信息化真正的對家具企業起到應有的作用。同樣,信息化和管理創新,是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對孿生兄弟,沒有管理創新,就沒有成功的信息化,沒有信息化,也就沒有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