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來講一個ERP實務管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流程,領料作業。
領料從管理上可分為計劃領料及非計劃領料,計劃領料就是受BOM表中定額控制的,不能多領,非計劃領料就是指生產中的一些異常領料(比如超領)或低值易耗物料的領用等。領料從主導角度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生產部門主導的生產領料制。每到一個工單進行生產前,生產部門就拿著領料單去倉庫部門領料。另外一個是發料制,倉庫或生管根據生產計劃追蹤材料,并在預計生產日期開始的前幾天,準備好材料,等到生產開工時,發給生產部門。可見,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主導部門的不同。
領料作業在ERP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這個作業關系到后續的很多工作。如庫存數量準不準確,跟領料作業運行合理與否有密切的關系;后續的生產成本的計算也跟領料作業有重大的聯系;物料需求計劃能否計算準確,也間接的跟這支作業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領料作業在ERP系統中,可以說,啟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下面對領料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的描述。
若企業采取發料制的話,則倉庫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對來料進行追蹤。倉庫人員要督促采購部門,確保生產用料在預定時間內達到企業,防止生產部門因為斷料而影響生產。在ERP系統中,計劃部門會先制定生產計劃,然后把一個月或者一周的生產計劃發給倉庫。倉庫按照這個生產計劃,進行物料追蹤。
生產工單確定開工后,就可以通過ERP系統創建計劃領料單了,系統會根據不同階段的工單產生領料明細,比如備料階段,系統只會產生備料所需要的材料,包裝階段,系統就只會產生包裝所需要的材料了,需要多少量系統會根據BOM及是否考濾損耗等自動產生。
在必要的時候,領料單還需要進行修改。如某個材料庫存數量不足,而生產又急著需要這個材料的時候,倉庫人員就需要跟生產進行確認,能否采用該材料的替代材料,若可以的話,則在領料單上,就需要對材料的編號進行更改。在少數的情況下,我們可能需要更改領料數量,如可能某些材料庫存不足,倉庫只能夠分批發料,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修改實際發料數量。然后下次再生成領料單的時候,系統會直接顯示未領的數量。
領料單的審核在ERP系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因為我們光開領料單,若沒有審核的話,則庫存數量就不會減少。同時,很多相互關聯的動作也不會產生。所以,領料單開立之后,只要材料發出去了,領料單就要及時審核,以保證庫存數量的準確性,在實務管理當中,計劃領料與非計劃領料的審核的權限可以設為不同,比如,計劃性領料,因為系統已經自動對領料數量進行定額管控了,所以由倉庫或生管人員審核就行了,而非計劃性領料,審核就要級別高的管理人員來進行了,比如要詢問領料的原因,是否會對生產計劃造成影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