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們講到如何對工廠進行流程重組,各部門作業流程理順了,接下來就要進入ERP解決方案的實現了,ERP解決方案實現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基本資料的規劃、編碼體系的建立,基本資料的收集及錄入等工作,下面詳細介紹:
針對之前整理的料件基本資料,對材料進行分類、對部件進行分階段、對成品進行分類、分系列和組別,對供應商按供應商的類別進行劃分、對客戶按地區進行劃分等,借鑒其它五金家具企業的編碼規則,結合杭州區域五金家具企業的特點,與炬日業務、開發、采購、生產、倉庫、財務部門對基本資料編碼規則進行討論并最終定案,形成最終符合炬日發展的編碼體系,這塊因為我們在家具行業有標準的編碼體系,所以討論及決定編碼原則上沒有化費太多的時間,直接在標準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修改及定稿了。
基本數據又分成靜態與動態數據,靜態數據可以提早準備,但動態數據則要等到上線前提供,例如,物料基本資料,產品BOM資料、廠商,客戶基本資料等屬靜態數據,應收帳款,應付帳款,期初訂單、期初采購單、庫存量等數據則為動態數據,太早收集到時數據又變了就毫無用處,靜態數據最好要有兩個月的提早準備,以免到時數據紊亂,靜態數據的收集、整理是一項很煩瑣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廣。企業管理方式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差異,靜態數據的完整性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于靜態數據不完整的企業,必須規定格式進行收集;對于已有靜態數據的企業(或在舊系統上已使用的)須按照ERP軟件要求重新整理,并由部門進行整理,切忌將手工或舊系統的數據完全提交到新系統中,在靜態數據方面,炬日完全按照確定的編碼原則,由工程部收集整理,動態數據都控制在每個模塊上線前兩天完成。
A、物料控制物料類型、物料分類及分類碼、物料編碼規則、物料的計量單位(采購單位、庫存單位、銷售單位)、計量單位的轉換、物料的生/采購提前期、物料損耗、訂購批量、采購模式等設定。
B、產品結構品清單、BOM類型、BOM的編制方法工程清單與生清單的轉換。
C、工作中心與工藝路線工作中心設置、機器與機器編碼、標準工時、工藝路線設置、生產提前期、關鍵工作中心設定等。
E、庫存控制倉庫設置、倉庫存儲位置設置、庫存分類庫存分析及庫存評價、安全庫存與庫存訂貨、庫存查詢與報告。
F、供應商資料的收集、錄入:采購部和財務部收集整理供應商基本資料,包括全稱、簡稱、電話、地址、聯系人、傳真、法人、企業性質等基本信息,確認后各部門負責人簽字定案。
G、客戶資料的收集及錄入:包括客戶簡稱、全稱、地址、送貨地址、交易幣別、電話、傳真、Emial、負責人、聯系人、信用額度等信息,確認后由各部門簽字并定案。
物料編碼體系是ERP導入過程中的重點及難點之一,也是整個系統運行的基石,如果該基石不牢固的話,那么整個ERP就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必然導致失敗的厄運,整個系統就有可能失敗或重來,就算是勉強上線,也避免不了大規模維護和調整,舉步維艱,大家都知道家具行業材料不規則, 如實木/板類/皮類/鋼材等及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料,規格(長寬厚)眾多甚至未知,這些材料如果不按規格管理, 利用率很難提高,而且造成浪費;如果管理,就必須要編碼,但往往BOM指定了具體規格的編碼,采購確無法按此規格的編碼進行采購,因為供貨商提供的材料什么規格都有!同樣生管也無法按此領料,成本計算也無法按此展開。這是家具廠導入ERP失敗的原因;數夫獨創開發了二級庫存管理系統解決了此問題,一種材料不同規格只需要編一個材料號﹐這樣減少80%以上的編碼工作量! 而且使BOM、采購、生管領料、成本計算完全自動銜接,同時又對規格進行二級管理,使不同規格的材料及其余料得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