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成本的降低是任何一家家具制造業者永不間斷追求的目標,但是要降低生產成本,首要的任務就是必須能夠清楚的計算出產品實際的生產成本,然后才可據此分析成本結構,尋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制造業的成本核算是家具制造企業實施ERP的一大難點,本人根據在家具企業ERP的實施過程中對成本管理的實施做了一些探索,在此同讀者作一介紹。
實現ERP系統成本管理要分三步走,即:
第三步,建立成本預防、快速估價、報價機制。
一、成本核算:
1、建立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包括物料編碼、名稱、規格的統一,產品結構資料的整理,工作中心、工藝路線、成本中心的確定,成本期間、標準工時設定、材料消耗定額、輔料消耗定額、費用分配方案等項目確定,因這些在前面的ERP實施模塊中已經講過很多,在此不再重復。
2、成本核算體系的確定
在做基礎工作的同時,采用什么樣的成本核算體系一直在爭論之中。國內的企業大多傾向于采用實際成本法。我們的建議是無論是標準成本法還是實際成本法都是各有優劣,ERP軟件對這兩種體系都支持。但根據我們的實施經驗,標準成本法由于成本數據穩定,核算簡便、便于決策,可隨時計算,同時產生差異也便于目標成本的控制。因而廣為發達國家企業所采用,而實際成本法由于成本數據不穩定,尤其是在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家具企業,產品品種多、規格變化大、生產用料品種規格多,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又有許多例外情況如,共用料、替代料、替換料、挪料等情況,將給系統取數帶來許多困難,要完全依靠系統自動進行極為困難,實際上需要很多的人為修正。對企業而言,分析差異、找到差異產生的動因、制定消除差異的措施才是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成本分析:
要做好成本分析,首先需要對現有成本水平和成本因素進行徹底的分析,主要要做好主要代表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家具企業的產品品種眾多,所以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所謂代表產品,要充分考慮產品的產值、產量、銷售收入、利潤以及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同時分析了該產品就可以分析出其它產品的成本水平。每一個業務單元可選擇一至兩個代表產品。
第一步:分析與成本有關的主要工作流程的現狀。
這一分析過程,主要通過調研、訪談中了解企業的主要業務流程,由于成本的發生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對各個業務都有做詳細的調查,徹底掌握企業的業務流程、崗位責任等,為分析成本動因打下基礎。
第三步:研究改進轉換機能,降低成本的措施。
這一步工作的關鍵是注意運用價值工程的方法于新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的分析,是否設計了一個新的合理的工作流程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找到了一個條合理的可操作的降低成本的路徑。
在這些成本動因被找出后,制定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就不難了,針對這些瓶頸問題,對相應的流程進行了優化調整,并對相關人員的崗位進行了重新優化組合,制定了各個業務、各個崗位的成本控制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獎懲制度,就可以形成了一套新的成本控制規程。
三、成本預測:
成本模擬主要是對新產品成本進行模擬,即對新產品的成本進行預測。我們主要是利用ERP的成本估價功能,選擇與新產品的產品結構與工藝特征類似的產品做為模擬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加入人為的定性判斷進行微調,這樣定性判斷與定量計算相結合,企業就可快速地確定新產品的預計成本,企業在參與國際投標競價終于實現了快速科學報價,而不是以前純靠拍腦袋,大大提高了決策水平。
總結: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是整個ERP實施的一部分,體系的建立完全依賴于ERP實施的運行管理體系的確立,并不能孤立存在。這個工作必須是由ERP顧問與企業項目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完全依靠企業自身是不可能的,因為很難突破和創新,同時企業自身難以嫻熟控制ERP系統,而完全依靠外來顧問其執行能力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將兩種力量很好地結合則是成功的關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