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調研無疑是ERP項目的一個重頭戲。不過很多項目管理員卻不知道如何開展這項工作。在這篇文章中,筆者以ERP中的物料管理為例,談談如何做好物料管理這塊內容的調研工作。根據筆者的項目經驗,總結在需求調研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供大家參考。
對倉庫中的物料進行分類管理是必須的。如一家最簡單的生產型企業,其倉庫中的物料至少可以分為成品、部件與原材料三種。不過更多的企業,在劃分物料類別是會更加的細。如原材料可以分為實木、板材、油漆、包裝材料、輔助材料;而成品也可以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現在項目管理員需要考慮的是,該分到哪一個級別為止?
有時候物料的庫存單位與換算單位可能不相同。如在倉庫帳上,是按個來存儲。但是在領料或者發貨時,則按箱或者套來操作。在需求調研時,項目管理員需要向相關用戶確認是否存在這些類似的情況。如果存在的話,需要一一確認相關的兌換率。否則的話,單位不一致,就會造成物料庫存的不準確。在這個內容上,項目管理員主要向用戶確認是否存在單位之間的換算以及所采用的換算率。
二是企業現在條碼管理是采取手工管理,還是采用條碼管理系統。如果企業現在已經有了條碼管理系統,此時項目管理員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如條碼管理的范圍等等)來判斷是否需要同ERP系統進行整合。
呆滯料是企業倉庫中長期不使用的物料。項目管理員需要確認企業物料管理中是否有呆滯料管理的需求。如要系統統計呆滯料的數量與金額。如果需要對此進行控制,則項目管理員需要向用戶確認呆滯料的判斷標準。如2年以上沒有交易的物料稱為呆滯料等等,或者是手工指定。這個規則一般不同的企業都要會有不同的要求。為此需要項目管理員進行認真的確認。
五、物料管理是否采取編碼?
在ERP系統中,需要對物料進行編碼管理。項目管理員需要確認,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中,是否對物料進行了編碼。如果有的話,需要確認現有的物料編碼規則。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項目管理員需要向用戶確認,現有的物料編碼規則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的話,那么可以稱這次機會對這個物料編碼進行調整。錯過這個村就沒下個店了。在項目實施時,實施顧問也會對企業所采用的編碼原則進行評估,同時會檢驗企業現有的編碼是否嚴格按照這個編碼原則。
項目管理員需要確認,當前物料管理中庫存帳的準確率。包括庫存數量與庫存金額。實施顧問需要參考這個數字,來判斷企業現有庫存管理的水平。通常情況下,準確率越高,實施ERP系統的難度越低。同時作為企業來說,也可以拿此作為評估ERP系統效果的指標。如企業現有的庫存準確率為95%,那么就可以要求上ERP系統之后,庫存準確率要能夠達到98%。
為了客觀公正的評估ERP系統的實施效果,項目管理員最好能夠得到一個比較準確的數據。如可以在系統實施前,通過盤點等作業,來獲取庫存帳準確率的數值。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對于庫存的準確率一般不會一次性達到。而是需要通過二到三次的盤點、調整后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對于這一點項目管理員需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企業如何來計量倉庫中的物料成本?如采用的是月加權平均成本,又或者采用的是標準成本?采用不同的計算方式,對于庫存成本的金額會有很大的影響。項目管理員需要確認,企業采用的是哪一種成本計量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在一個會計年度內,企業只有一種成本計量原則)。由于計算量的關系,在手工管理階段,企業一般采用的是先進先出或者月加權成本。而如果采用ERP系統的話,可以很方便的實現月加權平均。如果企業對于市場價格的波動比較敏感的話,則更加適合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成本。所以項目管理員不僅僅需要確認企業現在所采用的成本計量屬性,還需要跟財務人員討論現在所使用的成本計量原則是否合適。通常情況下,財務人員會告訴你他們可能一直希望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成本,但是由于技術的限制,無法推廣。如果有這種情況,那么項目管理員就需要將這個內容反映給實施顧問。實施顧問會評估企業現有的基礎數據,來判斷企業是否有上移動加權平均成本的條件。
通常情況下物料采購都是由需求部門來申購。但是某些企業會有安全庫存的要求。如當企業實際庫存量低于安全庫存,則倉庫人員需要開立請購單,補足安全庫存的需要。項目管理員需要確認,企業如果有采購補料計劃的話,那么是如何管理的?如是通過安全庫存來生成補料單,還是根據MRP計算來生成請購單?不同的操作方式,雖然結果相同,但是其工作思路不同。
庫存也是物料控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手段。不過這里需要注意,不同的ERP系統,對于庫位設計的思路是不同的。項目管理員在系統選型之前,就需要確認企業庫位設計與控制的原則。在選型時才能夠以此為依據判斷ERP系統是否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