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具企業導入信息化的過程中,技術部在基礎資料準備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基礎數據包括了物料編碼體系、物料清單(BOM)、工藝路線(標準工時資料)、工作中心及能力管理(產能資料)、提前期管理等,這里將講述其中3個重要的部分,本期先聊一下物料編碼體系如何如何建立的問題,后面再分期講一講如何快速建立BOM及工藝路線資料。
在現代家具企業管理中,物料編碼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企業的研發、生產、采購、銷售、倉庫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采用規定的一個或者多個字符代碼來表示一定的事與物,以便記錄、傳遞、存儲和處理,這一系列的字符代碼的集合就是編碼系統。那么在家具行業,物料編碼體系主要包括產品編碼、部件編碼、材料編碼三大部分。
編碼遵循的原則
家具企業的編碼體系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企業自身對編碼的需求,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特點,經過充分的調研,將企業自身的產品、部件、原材料等進行分類整理,從這些分類中總結規律形成編碼原則,但編碼原則無論如何設置,都建議遵循以下幾點的原則:
1、唯一性:必須保證一物僅賦一個代碼,一個代碼只反一個物; 在編碼過程要盡所能避免一物多碼或者一碼多物的現象,這也是最基本的編碼原則;
2、可擴性:代碼結構能適應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為可能的新編碼留有足夠的空間; 充分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新的需求和新的業務的開展,比如有些企業目前只做板式家具,不表示以后就不會做沙發、實木、金屬等家具,所以編碼的分類都要考慮企企的長遠發展,至少五年內的擴展性要考慮到;
3、簡潔性:編碼位數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最少,以增加識別速度,減少差錯率,減少計算機處理時間和存儲空間,這點是很多家具企業編碼時最容易出現的毛病,喜歡將所有物料的屬性都納入編碼,造成編碼有的超過20位,試想我們國家的13億多人口的身份證,用18位都足夠,有什么理由將物料編碼搞的那么冗廠呢?
4、識別性:編碼并不是要完整的表現物料的所有特性,應盡可能反映編碼對象的主要特征即可,以助于記憶并便于人們了解和使用;比如產品編碼中只要包含系列、款式等信息就足夠了,但像規格、顏色、材質信息可通過產品資料中的其它屬性欄位進行記錄就可以了,就無需編入編碼中,否則編碼中的信息太多、長度也就會變得很長了,也就失去了識別性的作用;
5、規范性:編碼格式要規范化;以提高代碼的可靠性,相同類型的對象,編碼的格式近可能的相同,能夠長度統一最好,實在不行,同一類別的物料編碼長度最好統一。
為保證企業編碼的實用性,必須對各崗位涉及編碼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流程進行詳細調研,在如何保證調研效果的問題上,咨詢公司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保證:組織方面,在編碼小組的人員構成上,要考慮各相關部門的利益,編碼人員應來自于各相關部門,并熟悉所屬部門的業務,能夠代表本部門利益,并協助編碼小組進行編碼需求調研工作;現場方面,必須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如何才算深入現場,我們認為應對具體的編碼使用人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才有可能認識編碼的可操作性。
物料編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物料。無論使不使用計算機管理,這種管理方式都需要企業員工的參與。因此在滿足其他原則的基礎上,盡量的簡單明了,符合家具行業實際的管理需要,使其容易識別和使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