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聽說有一些家具企業選擇了國外的ERP系統,但在實施過程中碰到了很多的問題,有的甚至在調研階段就進行不下去,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將一些經驗同大家分享。確實,從某個角度來講,國外的ERP系統在業務邏輯上或許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國內家具企業選用國外的ERP之前,要仔細考慮清楚,再做出合理選擇。
國外企業與國內企業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這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與法律的要求不同所造成的。為此在選購國外ERP系統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些不同。在管理上,或許企業可以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來符合國外ERP系統的要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財務管理上,國內的企業,即使是外資企業,也必須符合中國國情的需要。為此從財務管理模塊的角度看,企業用戶一定要關注其本土化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符合中國的國情。
國外ERP系統的實施完全由代理完成,質量很難保證,軟件升級有風險,實施方無法把握軟件的整體發展方向售前承諾很難跟售后兌現(軟件商品不同于硬件,只要不是跟原廠商簽合同,都會出現推委的現象)。后續的長期服務完全依賴實施方。
其次,產品方面,國外軟件在中國的分公司對產品發展的方向無力主導,版本升級緩慢,沒有二次開發的權限;對國內企業的了解不深、本土化工作進步較緩,并不適合國內的企業,產品很難滿足國內企業很多本土化的需求,如:發票管理 (航天金穗),海關合同,財務電算化規范,成本管理(中國式),進出口管理,信用證管理,人事薪資管理等。二次開發都是以違章建筑方式外掛解決,或者通過購買其他軟件產品做接口,不能與ERP軟件集成。造成后續維護更加困難和不能升級。只有國外總部才能完全掌握產品,產品對管理理念的堅持比較剛性,流程設計、參數等缺乏彈性。沒有單獨的報表功能,部分外掛打印出來的報表某些單頭必須修改,才能發給一些特殊客戶;產品是根據國外客戶而來,國外企業管理運營規范,軟件設計剛性強,國內客戶在向規范化管理發展,但還有個過程,太剛性的流程,企業執行不下去,會導致軟件水土不服,無法應用,最終失敗。
還有,系統總體維護費用很高,對于家具企業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買的起軟件買不起服務,如中間某年間斷服務,下年如再想擁有服務,必須把上年的維護費用補齊才可,據說震旦就是為此,堅決換掉國外ERP的。
家具企業是否具備獨立運維國外ERP的能力?一個ERP軟件要真正在企業內運作成功,最終必須要擺脫ERP廠商的影響,完全獨立的進行維護。否則,難度過大的ERP運維會把企業慢慢拖向泥潭之中。因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在ERP應用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自我維護、自我升級和自我改良。一般來說,國外ERP產品對企業自身的ERP運維能力要求也高一些。因此,在選型之前每個企業應對自身的ERP運維能力有個充分的了解,即評估一下自身對ERP軟件的維護能力和IT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