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顯示庫存100件,倉庫卻找不到貨;
財務賬目清晰,倉庫卻天天缺貨;
盤點差異頻發,賬實嚴重不符。
ERP庫存管理往往會存在以上問題,這到底要怎么辦呢?

在數字化倉儲管理的實踐中,ERP系統常被視為企業運營的“大腦”,但當庫存管理進入執行層面,WMS系統卻成為不可或缺的“手腳”。
不少企業管理者常有疑問:“ERP里已有庫存模塊,為何還要額外投入WMS?”
問題的根源是:ERP里所謂的“庫存”,和倉庫里實際的“庫存”,是不同概念。
ERP的設計邏輯源于財務與計劃,其庫存模塊服務于成本核算和業務決策,關注“有多少貨、值多少錢”,依賴采購、銷售等單據驅動數據變更,通常只統計到“倉庫”級別,缺乏對貨位、批次、效期的精細管理。這種“賬面庫存”對財務有用,卻難以指導倉庫實際操作。
而WMS聚焦“實物庫存”,核心是“貨+位置+過程”。它將每件貨物精確定位到庫區、貨架、層、位,支持批次、序列號和效期管理,嚴格執行FIFO(先進先出)或FEFO(先到期先出)。從收貨、上架、揀選到發貨,每一步都通過掃碼記錄,過程可控,差錯即報。倉庫人員最關心的“貨在哪、怎么揀、哪批先出”,正是WMS的核心價值。
兩者關鍵差異在于:
粒度不同——ERP只看總量,WMS細化到庫位與批次;
邏輯不同——ERP管“有多少”,WMS管“在哪、怎么動”;
對象不同——ERP面向計劃與財務,WMS面向作業與執行。
因此,僅靠ERP易導致賬實脫節、效率低下、追溯困難。ERP的“庫存”是賬面數字,而WMS管理的是實物動態。
典型場景對比如下:
入庫:ERP過單增數,WMS則收貨質檢、系統派位、掃碼上架并錄批次;
出庫:ERP減數了事,WMS生成揀貨任務、優化路徑、支持波次揀選與掃碼復核;
盤點:ERP依賴年終大盤,差異集中爆發;WMS支持日常循環盤點,實時糾偏,賬實一致。
因此,ERP與WMS應協同而非替代:ERP管訂單、財務與單據流,WMS管實物流與位置流。標準流程為:ERP下達指令→WMS執行作業→結果回傳更新賬面。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財務賬”與“實物賬”雙重精準。

總之,ERP讓企業“算得清”,WMS讓倉庫“管得住”。兩者融合,方能實現高效、透明、可追溯的現代倉儲管理。數夫軟件20多年專注于家居行業的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及服務:ERP、MOM、MES、CRM、APS、SCM、QMS等管理軟件,管理咨詢、數字化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數字化車間解決方案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