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持續優化,景氣度回升為家居行業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動能。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8%,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指數升至51.9%,創近六個月新高。事實上,作為與制造業高度關聯的家居行業,復蘇態勢早有顯現。8月家具類零售總額169億元,同比增長18.6%;1—8月,累計零售總額1335億元,同比增長22.0%。從數據來看,家居市場需求修復態勢延續,企業訂單儲備有望逐步積累。
業內人士表示,家居行業作為“制造+消費”融合的典型領域,正處于雙重利好疊加期。隨著消費信心回暖,新房裝修剛需與存量房改造煥新需求將加速釋放,疊加后續穩經濟、促消費政策發力,家居企業若能聚焦產品創新與渠道服務升級,有望在市場修復中搶占先機。

生產、需求雙升
隨著國內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消費市場活力逐步釋放。從零售總額來看,8月家具類零售總額169億元,同比增長18.6%;1—8月,累計零售總額1335億元,同比增長22.0%。8月,建筑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133億元,同比下降0.7%;1—8月,累計零售額1088億元,同比增長1.8%。
家居市場“回暖”信號在終端市場也有體現。北京商報記者“十一”期間走訪多家家居賣場注意到,諸多消費者選擇在假期集中踏入賣場,為家庭裝修計劃提前考察市場、了解產品特性與選購要點。賣場工作人員表示,假期前來咨詢、了解產品的消費者人數明顯有所增長。
數字商業創新顧問、數字社會學者唐興通分析稱,生產和需求數據雙雙抬頭,說明庫存被消化、預期在修復。但要警惕,中國家居行業的底盤不是靠“自然增長”,而是靠“政策托舉+結構性替換”?,F在的數據不是消費爆發,而是行業在“喘口氣”。過去三年,家裝延后需求、改善型住房、局部煥新消費在逐步釋放,所以看起來生產端和需求端都在升溫。
事實上,消費品行業的持續擴張,直接輻射家居、建材、裝飾等終端消費領域。家居產品作為家庭消費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消費信心的逐步回暖,市場需求正在從“潛在”向“實際”轉化,無論是新房裝修的剛需采購,還是存量房改造的煥新需求,都有望在消費復蘇的浪潮中得到進一步釋放。
“AI+設計/軟裝”實踐者及研究專家、社群/圈層運營戰略及實戰專家王建國表示,國內家居市場出現生產、需求雙升,首先是市場經歷調整后呈現的階段性成果,這背后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有力驅動。促消費、國補等政策不僅從需求端有效拉動了家居消費,讓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能力得到提升,也帶動生產端的供給方積極性顯著提高,供需兩端在這個階段形成了良好互動,最終促成了雙升局面。
多重因素疊加
家居行業產需雙升并非偶然,背后是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消費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宏觀經濟的持續優化為家居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促增長的政策措施。隨著這些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國內經濟整體呈現出回升向好的態勢,進而帶動了家居等大宗消費品的需求。
王建國表示,行業和企業在政策引導下的努力逐步顯現成效,不僅在國內市場積極響應消費需求變化,不少企業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下主動推進海外市場拓展,進一步為生產和需求的增長注入了動力。整體來看,這既反映出國內家居消費潛力的釋放,也體現出行業在內外市場布局上的積極探索和發展態勢。
從政策方面來看,消費政策的精準發力有效激發了家居市場潛力。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國家促消費號召,紛紛推出家居消費補貼、以舊換新等活動。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北京、上海等地對居民購買綠色智能家電和家居產品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廣州、深圳等城市則開展了家居以舊換新專項行動,對居民淘汰舊家居產品并購買新家居產品給予補貼。政策的推出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同時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家居市場需求的增長。
唐興通表示,生產、需求雙升背后,首先是政策托底,其次是結構性消費替換,最后是產業端的主動出擊。保交樓、舊改、以舊換新、消費券、專項貸等政策不是在刺激需求,而是在“搶救信心”。此外,大房子雖然賣不動,但小煥新、局部改造、整家定制、拎包入住在增量釋放?,F在不是“有需求再生產”,而是“先生產去搶盤子”。

創新與服務成關鍵
家居行業的發展始終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連。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對現有住房進行翻新改造,存量房改造市場潛力巨大,將為家居行業帶來持續的需求增長。
在產業發展方面,智能化、綠色化正逐漸成為家居行業主要發展趨勢。商務部監測的主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前四天,一級能耗節能家電增長19%;智能冰箱增長20.7%,智能家居產品增長16.8%。智能家居將進一步普及,智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溫控等系統將更多地融入家庭生活,實現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王建國分析認為,現在諸多企業都在做創新和服務,核心可以聚焦在兩個方向,一個是AI在家居行業的垂直應用,另一個是行業順應存量時代趨勢向局改、舊改賽道的迭代調整。在AI應用方面,如今已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真正落地到實際場景中。在行業迭代方面,家居行業已經從此前的“增量市場”進入以存量市場為主的階段,局改、舊改會是未來主導市場的消費形式,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在創新和服務上發力。
事實上,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相繼布局。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海爾集團與阿里巴巴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達成全面AI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海爾的全生態布局與阿里的全棧AI能力優勢,共建數字產業新生態,加速產業AI創新發展。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阿里巴巴在數字技術與生態布局上的優勢,與海爾深耕智慧住居、大健康、數字經濟產業三大賽道的實踐高度契合。此次合作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
唐興通表示,家居行業未來的關鍵不是“要不要創新”,而是誰能把創新變成利潤,把服務變成復購。產品創新已經退位,模式創新才是入口。現在消費者缺的是“空間解決方案”和“交付體驗感”。誰從賣單品跨到賣整家、賣系統、賣生活方式,誰就能拿走未來訂單。服務不是售后支持,而是前裝連接。家居企業如果不把服務前置成“黏性入口”,永遠只能當供應商,不可能當品牌方。
來源:北京商報
返回列表>>